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84章 逆子,妳來監國!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北京城,西苑,玉熙宮。
  當黃臺吉將要在秋收之後三出燕山的消息傳到朱由檢耳中的時候,他已經結束了在金蓮川草原上的遊獵和避暑,回到了日益蕭瑟的天子居停北京城。
  北京城的蕭瑟是因為不斷有人離開,從崇禎二年燕山屯田開始時起,北京城的人口就出現了持續的負增長。而且負增長的速度還越來越快!
  到了崇禎四年秋,隨著大批的北京勛貴帶著大批部曲家眷南下任官。這座城市的人口,已經跌破了100萬,只剩下不到80萬……這個數目,比起朱由檢的計劃,還是有點多了!
  他的計劃是將北京的人口壓縮到30萬以下!也就是再減少壹多半!
  不過減少下來的人口也不是都要分流去南方,而是在靠近大海的天津建壹座商埠。用來承擔北京的工商業功能,可別小看北京到天津的二百余裏,哪怕有水運可以通到通州,運輸成本也是挺可觀的。
  況且在以海替漕之後,南方的物資將會走海路運來北直隸……走海路而來的都是海船,而不是可以走運河的漕船。所以物資走海路運抵後,還得換漕船再往通州運。麻煩不說了,成本也是不低啊!
  所以朱由檢就打算把天津衛變成北方的經濟中心,而將北京變成壹座純粹的首都和軍事要塞。
  不過他暫時沒有功夫去推行進壹步的削減北京人口的政策了,因為西北又出狀況了!
  西北出狀況是很自然的,因為陜西全省在入秋之後就沒下過幾滴雨!包括甘肅、榆林、臨洮、固原在內的四個軍鎮,也都遭遇了大面積的幹旱,只有寧夏鎮的情況稍好——寧夏平原和關中平原壹樣,都有大河流經,水利灌溉系統非常發達,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抵禦旱災。現在的陜西,基本就是關中平原、寧夏平原和南邊的漢中盆地產點糧食。
  其他地方,都只能苦熬日子。
  而這次熬不下去的是陜西五鎮中的甘肅鎮!也不是農民起義,而是兵變軍亂。
  甘肅這壹塊本是陜西行都指揮使司的轄區,早年大明朝昌盛的時候,陜西行都司領有十二宮衛、四個守禦千戶所。按照壹個衛下轄5600戶,壹個所下轄1000戶計算,當年的陜西行都司共用軍戶71200戶,人口應該在數十萬眾——這可是明初的數目,繁衍之今,怎麽都有幾倍的增長……往少了算,都有壹百多萬口!
  那麽多人擱在地盤已經大大縮水的甘肅鎮,也沒有什麽絲綢之路的利益,就只能靠種地和當兵過日子。而且由於甘肅鎮距離內地遙遠,而且三面皆敵,軍事壓力又極大,必須維持較多的軍隊。而這些軍隊又很難得到關中民運糧的補給。所以甘肅鎮對軍屯糧的依賴壹直很大,由陜西運去的只是布匹和白銀(由民運糧所折抵)。
  如果風調雨順,靠著河西走廊和湟河谷地的農業,倒是可以維持甘肅鎮的軍糧需求。
  但是連續多年的旱災,卻讓甘肅的軍屯無力養活甘肅鎮的軍隊——軍戶自己都要餓死了,還怎麽交壹畝壹鬥二升的屯糧?
  而屯糧無法收取,又造成甘肅鎮兵的糧餉被長期拖欠——明朝邊軍的糧餉本來就是由軍屯、民運、京運、鹽運等幾部分夠成的。而軍屯、民運這兩部分非常容易受到天災的影響。而京運這部分,又收到運輸距離的限制。從北京的太倉庫裏提點銀子運去甘肅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銀子又不能當飯吃!
  而且甘肅因為長期乏糧,糧價非常高昂,再往甘肅運銀子,只能造成甘肅的糧價進壹步暴漲。
  而朱由檢又打著“運人出陜”的主意,當然不會掏銀子去補甘肅軍屯的缺口——有這點銀子,還在湖廣多買點米可以在將來多活壹點人呢!
  不過這也造成了甘肅鎮軍的欠餉長期無法補足……在這種情況下,兵變軍亂就是不可避免要發生的事情了。在崇禎元年的時候,就已經發生過壹場固原兵變,所幸規模不大。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二年的時候,因為調兵進京勤王的事兒,更是惹毛了壹片,甘肅還因此發生大亂,梅之煥忙活了幾個月才鎮壓下去,李自成也是在這場兵變當中由大明的低級軍官變成義軍頭領的。
  而這壹回朱由檢吸取了教訓,沒敢讓西軍勤王,所以甘肅的兵變就沒有如期發生。
  但是該來的還是要來!
  造成這次兵變的原因其實和朱由檢把虎兔敦汗的兒子額哲塞進河套有關……額哲雖弱,但畢竟有朱由檢的幾個蒙古貴妃力挺,不是退守河套的土默特部能抗衡的。
  所以河套的土默特部就選擇了向青海遷徙(青海本就有土默特部的分支),而土默特部的遷徙就得從甘肅鎮地面上通過……結果雙方就在甘肅大打出手,打了壹堆爛仗。
  打完之後,自然是犒賞不足,欠餉不發,軍隊供應更加困難。結果惹惱了甘肅邊兵,在崇禎四年秋發動了河西兵變,以亂軍王進才為首的變兵斬殺了肅州參將孫懷忠,大掠肅州東走,還揚言要去投奔闖王高迎祥!
  甘肅巡撫梅之煥有點抵擋不住,只好用600裏加急向北京求救。
  ……
  “燕山……漠南草原……朝鮮……陜西……”
  玉熙宮內,大明皇帝朱由檢正圍著壹張鋪在案幾上的地圖在壹邊踱步壹邊發愁。
  分身乏術啊!
  朱由檢看著地圖上面的四個大圈圈,就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兒子們了……如果兒子都在,這根本不是事兒!
  逆子去江南搜刮,三孝子去燕山打黃臺吉,老四去陜西,老五去朝鮮,還有個包租王能去天津開商埠……
  可是現在都指望不上啊!
  想到這裏,朱由檢就是壹聲嘆息!
  他這裏剛嘆完氣兒,背後壹個奶聲奶氣中透著威壓的聲音就響了起來:“父皇何故嘆息?”
  逆子到!
  雖然只有三歲,但是已經讓朱由檢感到壓力了。
  他回頭壹看,就見周皇後前者兒子不知什麽時候就進了玉熙殿——這娘倆也是,走路怎麽沒聲兒啊!
  不過朱由檢也不能好說周後什麽——“貸王”三孝子就在人家肚子裏懷著呢!
  朱由檢看著還是小屁孩的逆子,皺眉道:“甘肅發生軍亂,固原、臨洮亦不安穩……陜西又是大旱,民不聊生!朕當親往安撫,無奈黃臺吉又兵犯燕山,漠南草原也有可能被其攻掠……朕只壹人,分身不得啊!”
  “父皇還有兒臣!”小屁孩拍了拍胸脯,看著就很有把握的樣子……
  “妳……”朱由檢瞇著眼睛端詳著兒子——這可是再造大明朝的逆子啊!而且他總說自己是太祖高皇帝轉世……現在看起來很可能是真的!
  “好!”朱由檢居然重重點了下頭,“還好有妳……那父皇帶兵去陜西,妳就留在北京監國!”
  “什麽?”周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萬歲爺,他才三歲啊!”
  三歲監國……這個不是開玩笑嗎?
  “三歲……”朱由檢認真的看著兒子,“老大,妳行嗎?”
  “行!”朱慈烺奶聲奶氣的說,“春哥兒已經長大了,是大哥哥了!”
  “好!”朱由檢對兒子還是很有信心的,“就這麽定了……朕出征後,就由太侄監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