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三十四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5

  “都沒贏,也都贏了,唯有黎朝輸了。”興安言簡意賅的總結性的說道,將楊翰送來的塘報,放在了桌上。
  朱祁鈺打開了塘報,認真的看了壹遍。
  都沒贏。
  是黎宜民和黎思誠火並了壹場,誰都沒幹掉誰,若非柳溥和唐興在升龍城,幫了黎宜民壹把,坐在王位上的黎宜民,差點被黎思誠給幹掉。
  是的,是那個宮變的廢太子,大哥黎宜民差點被四弟給幹掉。
  黎思誠離開了升龍城跑去了清化,而黎宜民也沒殺掉心腹大敵,所以都沒贏。
  而黎思誠和黎宜民都宣布自己贏了。
  黎宜民說他趕走了圖謀宮變的黎思誠,黎思誠說他揭露了黎宜民醜陋的嘴臉。
  總之,都贏了。
  只有黎朝輸了。
  黎思誠和黎宜民,為了快速組建升龍軍和清化軍,雙方展開了壹輪抓壯丁比賽。
  本就民不聊生的安南大地上,變得更加生靈塗炭了起來。
  抓壯丁這個事兒,給社會造成了劇烈的不穩定性,失道天下就在眼前。
  “本來還以為這個黎思誠是個猛男,現在壹看,也不過如此啊。”朱祁鈺放下了自己內心的擔憂,他其實不擔心別的,就擔心這個黎思誠。
  黎思誠表現出了壹個為上者所有的品質,冷酷、無情的政治機器,為了獲得王位不擇手段,有遠謀,更知人心。這種人放在安南是需要警惕的。
  但是在黎思誠開始抓壯丁的那壹刻,黎思誠就必輸無疑。
  朱祁鈺合上了奏疏,搖頭說道:“黎利當年能成事為何?雖然黎越僭朝的軍隊,稱不上王師,但也勉強能做到不搶劫百姓,對比橫征暴斂的大明軍,百姓自然擁戴。”
  “可是黎利這不孝子孫,在做什麽?”
  “他們在挖自己的根基,就算是打贏了,又能如何呢?民心不在,最後他們這黎越朝還能堅持下去?那邊莫氏、鄭氏、阮氏都在虎視眈眈看著他們呢。”
  “這兩兄弟,最不該的就是把國事鬧成家務事。”
  興安泡了杯茶,笑著說道:“陛下,黎思誠也沒得辦法,眼下火燒眉毛的就是大哥要殺他這個四弟,他只能拉壯丁了,否則就被平定了。”
  朱祁鈺不屑壹顧的說道:“那咱太宗文皇帝靖難之初,就八百人,也沒拉壯丁啊,這後來,打著打著,不也打贏了嗎?”
  興安樂呵呵的說道:“瞧陛下說的,這黎思誠何德何能和太宗皇帝相提並論咧?再說了,當初也是燕府被逼到了絕路,要不誰靖難就八百人起兵啊,那不是胡鬧嗎?”
  “太宗皇帝,那可是天命所歸。”
  “過年了。”朱祁鈺端著熱茶,看著熱熱鬧鬧的南衙,吹散了茶葉。
  郡縣安南,朱祁鈺最擔心的最大阻力,就是上下壹心、上下同欲者勝。
  要知道黎越僭朝的建立,是踩在了大明的臉上建立起來的,那是打破了大明天下無敵的神話。
  在大明天下無敵的時代裏,這種戰勝,會有何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黎利稱帝,那是何等的僭越?
  倭國好歹只稱皇。
  大明只能和黎越僭朝壹帝兩表,只要黎朝對大明稱安南王,大明也就默認了黎朝國內稱帝。
  朱祁鈺對郡縣安南,其實壹直有種擔憂,擔憂大明軍陷入黎越僭朝的軍民壹心的汪洋大海中,進不能,退則恥,最後成為壹個無法愈合的血槽。
  而且黎思誠這個老四,表現出了許多王者的氣息。
  可是在黎思誠抓壯丁的時候,朱祁鈺內心的擔心,終於消散壹空。
  郡縣安南可能的最大阻礙,就此消失,如果軍民不能壹心,以大明軍如同天兵天將的實力,不敢言完勝,但是敢言不敗。
  到那時,大明軍可發揮大明的特技尺進寸取,朱祁鈺本人的皇帝技:政治勝利、文化勝利、經濟勝利,不斷消磨敵人的抵抗意誌,最終達到郡縣安南的政治目的。
  景泰八年的春節就要到了,整個南衙被裝點的燈火輝煌。
  為了防止起火,今年還專門定了不得燃放爆竹的規定。
  君三民四,皇室和官戶都是臘月二十三這天送竈神,老百姓是二十四這天送竈神。
  到了這兩天,家家戶戶把這竈神的年畫,貼在煙囪之上,在供奉上粘牙甜糯的酥糖,念上兩句上天言好事,下宮降吉祥。
  洪武二年正月,朱元璋下了道敕諭,讓滿城的百姓,貼對聯的時候用紅色的紙,這紅乃是朱砂所染,名叫萬年紅,寓意則是朱紅朱紅,萬年長紅,想的是朱家江山,萬世不移。
  這老朱家的江山並沒有萬年長紅,兩百多年便嗚呼哀哉,倒是這貼紅色對聯,就成了習俗,頗為喜慶,流傳了下去。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朕也不想窮兵黷武的,但是有些舊賬,是必須要算的。”朱祁鈺晃動著軟篾藤椅,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
  興安沒有言語,陛下只是在自言自語。
  這熱鬧是百姓的,朱祁鈺並沒有讓緹騎們為難,非要湊這等熱鬧,他就在這南湖別苑,看著這壹份熱鬧,笑意盎然。
  朱祁鈺的年過得很是繁忙,雖然不在京師,但是他依舊按照每年的傳統,接見了江淮廠、龍江造船廠、松江造船廠和匠城的匠人。
  而後又見了見農莊法的百姓,這壹頓忙活之後,日子就來到了景泰八年的最後壹天,臘月三十的下午。
  崇王朱見濟先來覲見賀歲,十壹歲的朱見濟已經四尺有余,站在那兒,也像個小大人了,說話有些故作成熟,但是邏輯上並無太多的問題。
  朱見深是第二個覲見,他恭恭敬敬的行禮,說了幾句吉祥話。
  朱祁鈺從袖子裏拿出了五顆飴糖說道:“上前來。”
  “這又壯實了不少,好。”朱祁鈺拍了拍朱見深的胳膊,將飴糖放到了朱見深的手裏。
  這飴糖當初本是臨時起意,但是現在成為了稽王府安全的壹個象征。
  似乎哪壹年,皇帝若是不給這五塊飴糖了,稽王府要有滅門之禍壹樣。
  “孩兒謝過叔父。”朱見深小心收好了飴糖,十分鄭重的放在了袖子裏。
  他清楚的記得當年他的娘親錢王妃,帶著決絕的表情將飴糖整個吞下,他的娘親不敢不吃,而後娘親帶著劫後余生的喜悅,抱著他朱見深嚎啕大哭的模樣。
  “最近功課有沒有拉下?這當初也是說好的,讓妳們扈從南巡,可是課業不能拉下的。”朱祁鈺問起了朱見深的課業。
  朱見深半仰著頭說道:“回叔父,九章算術比例大全已經學完了。”
  朱祁鈺頗為滿意的說道:“嗯,好,很好,學些算學是極好的,算得清楚賬。”
  “謹遵叔父教誨。”朱見深洋洋得意的看了崇王朱見濟壹眼。
  少年心性,朱見濟這九章算術就學的比他要慢壹些。
  朱祁鈺似乎不是很在意的說道:“待會兒去妳奶奶那兒看看,這幾年,妳都沒去看望,扈從南下,也是沒去問安,過年了去看看。”
  朱見深立刻搖頭說道:“叔父,孩兒不去。”
  “為何?”朱祁鈺平靜的問道。
  “孩兒和奶奶不親近。”朱見深將早就準備好的答案,告訴了他的叔父。
  朱見深是小,不是蠢,能咬這個餌兒?
  當初太醫院的院判陸子才給他看病的時候,壹副到底是要看死還是要看活的表情,朱見深也還記得。
  那天母親深夜去了泰安宮,而後又回到了王府,雖然面色如常,可是那顫抖的手,朱見深也還記得。
  稽王府上上下下十數口人能活到現在,全都是因為叔父的寬仁。
  這壹念之仁,就只有壹念。
  他這個稽王要是對孫太後表現出壹點點的親近,就不是五顆飴糖的情分,就可以抵得了的。
  而且朱見深南下的時候,錢氏千叮嚀萬囑咐,前往不要和孫太後有什麽瓜葛,壹絲壹毫都不能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見深並不喜歡這個奶奶,他最喜歡叔父的大道之行。
  朱祁鈺看了看朱見濟說道:“這南衙的新年最是熱鬧,妳們倆想要去玩,帶幾個緹騎去看看,可是先說好,不能欺行霸市,咱在這南京城裏名聲可不大好。”
  “謝叔父!”朱見深面露喜色。
  朱見濟想了想伸出右手,然後打開。
  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作甚?”
  “不給錢,我們怎麽出去玩兒?”朱見濟頗為認真的說道。
  朱祁鈺晃了晃袖子,看向了興安,他倒是很愛錢,但是沒揣錢這個習慣。
  興安趕忙把兩位王爺的壓歲錢拿了上來,交給了兩人,朱見濟和朱見深這才向著別苑外走去。
  朱祁鈺看著倆孩子的背影,露出了些欣慰的笑容,正如胡濙猜測的那般,讓崇王和稽王扈從南下,就是打算把他們封出去建藩。
  兩個半大小子走出了南湖別苑,朱見深面露疑惑的問道:“妳剛才為何要錢?我可是知道妳有錢的,看起來怪怪的。”
  朱見濟嗤笑了壹聲說道:“這就是妳不懂了,妳不是我,妳是什麽都不能要,得等父親賞賜妳,我得要點什麽,否則父親難免會想,我是不是想要別的。”
  朱見深楞了片刻,略顯失神的說道:“我沒有父親,我還以為有父親會輕松些。”
  朱見濟壹聽這話,就用力的盯著朱見深說道:“我父親對妳還不好嗎?雖然不能說視若己出,可是也算不薄,人活著得講良心,妳爹的死,能怪我的爹嗎?”
  “朝裏多少人都等著看父親郡縣安南戰敗鎩羽而歸,便沒有眼下這等說壹不二,妳也是等著看笑話嗎?”
  朱見深臉色漲紅的大聲爭辯的說道:“我!沒!有!妳別胡說!”
  “如果叔父鎩羽而歸,我稽王府就是滿門逆賊,都得抄斬,以絕後患!最希望叔父贏的就是稽王府上下!”
  “原來朝臣們不反對郡縣安南,是因為這個?還以為他們是為了壹雪前恥,又或者為了下西洋的商路壹片暢通。”
  朱見濟搖頭說道:“妳太高估他們了,那妳以為是什麽?”
  朱見深面色壹變,眉頭緊蹙的說道:“叔父郡縣安南的時候,那他們會橫生阻撓?這豈不是要遭?”
  “不行,我們回去,得告訴叔父。”
  朱見濟卻站的筆直頗為驕傲的說道:“妳當父親不知道,還用妳告訴父親嗎?父親那料敵從寬,料己從嚴的性子,怕是滿朝文武都清楚。”
  “他們不敢橫生事端,只能默默祈求黎越僭朝的軍力和他們的嘴巴壹樣硬。”
  朱見濟和朱見深兩個人向著燈市而去,少年還是喜歡這等熱鬧。
  而朱祁鈺接見了南衙地面上的臣子之後,看著面前的交趾堪輿圖,上面是黎越僭朝的的龍興之地,清化。
  清化是西都,升龍城是東都,清化也是黎越僭朝發家的地方。
  袁彬在面聖之後便走了,不過不是去倭國,而是去了交趾,柳溥是個老油條,唐興壹個人盯著,袁彬有些不大放心。
  倭國有他留下的班底,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能被袁彬盯著的人,那都是送解刳院的角兒。
  袁彬坐船趕到了升龍城的時候,已經過了春節,這升龍城內,可沒有壹點的春節氣氛,有的只有無盡的壓抑,如同壹座鬼城,滿眼都是蕭索。
  袁彬看著唐興問道:“這升龍城本來就如此的殘破荒涼嗎?”
  唐興搖了搖頭,頗為無奈的說道:“本來呢,臭是臭了點,不過也算是圍五十裏城池,還有點人氣,熱熱鬧鬧的,也算有趣,現在,連這點人氣都沒有了。”
  “都跑了,先是城郭草市的遊墮之民,聽聞城中又打了起來,就立刻四散而逃,後來這黎宜民不當個人,四處拉壯丁,別說外城,連內城的人都在跑。”
  “柳溥也算是大善人了,壹直在勸,讓黎宜民不要如此暴虐,人都跑光,這升龍軍還建的起來?就是建起來,人心不在,如何行軍布陣?”
  “柳溥,他真的盡力了。”
  在唐興看來,柳溥就是想擁兵自重,黎宜民也不給他這個機會,壹群毫無意誌的軍士,只是流匪罷了。
  城池連臭氣都弱了許多,這五十多萬口的城池,月余的時間,便少了半數,壹時間唐興還有些不適應。
  袁彬有些奇怪的說道:“唐指揮,還記得咱們當初在南衙,當初陛下親征平叛的時候,南衙也沒人跑啊,甚至還有不少人跑到江邊瞧陛下的船渡江,還要圍觀大軍入城,可謂是所到之地,百姓竭誠歡迎。”
  唐興滿是感慨的說道:“那還不是百姓知道陛下大軍是王師,不會對百姓如何,自然不會畏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