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夜

貓膩

歷史軍事

  壹段可歌可泣可笑可愛的草根崛起史。   壹個物質要求寧濫勿缺的開朗少年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二十八章 為君分憂,與君共勉

將夜 by 貓膩

2018-6-14 09:02

  禦書房裏壹片安靜。寧缺沈默了很長時間,然後緩聲說道:“失望總是難免的,不過還沒有到絕望。”
  李漁笑了笑。
  與先前淒清可憐的笑容相比,這抹笑容裏自嘲的情緒更濃。
  她說道:“這還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以為妳已經對我絕望透頂。”
  “從梧州到長安,包括我進長安城,妳都沒有動用大軍。”
  寧缺望向皇宮朱墻,說道:“我欣賞這點,又或者妳現在已經沒有軍隊可用,那便是我誤會了妳。”
  李漁說道:“局勢再如何艱難,真到了生死立見的那壹刻,就算是擠,也能擠些兵力出來,妳也知道我的性情,我總會有些牌留在最後。”
  寧缺說道:“其實我很希望妳能動用那些底牌。”
  李漁問道:“為什麽?”
  寧缺說道:“那樣的話,我可以把妳那些底牌洗清,而且見到妳的第壹面時,便可以壹刀把妳殺了,而不會有任何心理障礙。”
  李漁輕聲說道:“為什麽想壹見面便殺死我?因為我篡改了父皇的遺詔?還是因為妳發現我不是妳想像中的那種人,失望所以憤怒?”
  “雖然當年在篝火堆旁,妳安安靜靜聽我講了壹夜的童話,但我從來沒有把妳當成童話裏的公主,壹個遠嫁荒原,還能安然回歸的女人,怎麽可能是簡單的人物,這方面不存在失望,所以我不會因此而憤怒。”
  寧缺說道:“至於篡改遺詔,在別人眼中看來大逆不道,但其實我真不怎麽在意,我的冷酷現實程度,要遠遠超過妳和世人的想象。”
  “如果妳幫助李琿圓奪了皇位之後,真的能夠讓大唐千秋萬代,黎民百姓幸福安樂,那麽說不定我還可能支持妳們,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聽著他的這番話,李漁的眼睛裏漸漸重新流露出壹些明亮,看著他認真說道:“以前妳答應過,在這件事情上……支持我。”
  寧缺說道:“錯,我當時答應妳的是不支持皇後。”
  李漁說道:“那現在妳是在做什麽?妳帶著那個女人和她的兒子回長安城是為了什麽?妳想要幫她爭什麽?”
  寧缺說道:“妳又錯了,我支持的是陛下的遺願。”
  李漁的神情有些落寞,片刻後,堅毅的神情再次回到她的臉上,說道:“這終究是我李家的事情,輪不到妳和書院來管。”
  寧缺說道:“這是妳今天第三次說錯話。”
  “首先,大唐不是李家的天下,大唐是唐人的天下,其次,千年前夫子壹手創建大唐,所以現在就算要歸某方所有,也應該歸書院。”
  李漁微微皺眉。
  “千年以來,長安城從來沒有被攻破過,如果要破,便是城裏的人自已讓城破。妳和李琿圓想要皇位,我可以理解,但妳們選擇的時機不對,妳們選擇的方法很糟糕,正如先前所說,最令我失望的就是這壹點。”
  寧缺說道。
  李漁盯著他的眼睛,聲音有些顫抖,說道:“在現在這種局面下,妳覺得有誰能夠比我做的更好?妳……還是那個女人?”
  “我知道妳的意思,在妳看來,舉世伐唐,大唐本就沒有任何勝機。”
  寧缺說道:“但智謀不如敵人,力量不及整個人間,這正常,但有些錯不應該犯,比如許世不該死,很多將士不該死。”
  想起南歸途中看到的那些慘烈的畫面,想起如今已經安靜無聲的渭城,他沈默了片刻,然後繼續說道:
  “從小時候柴房殺人開始,我便變得自私冷酷,除了桑桑我誰也不關心,直到去了渭城,才有了改變,而後進入書院,有些變化壹直在我的內心裏悄然發生,只不過我自已沒有查覺到。”
  “前年出使爛柯寺的路上,我看到了大唐南方的原野,那裏的風景很美,那裏的人很好,大唐真的是壹個很好的地方,我喜歡它,我不想它受到傷害。但現在它被傷害的很重,甚至快死了。”
  寧缺看著她說道:“我相信有很多愚蠢的錯誤不是妳犯的,是他犯的,所以我想知道他準備怎樣來承擔這個責任。”
  李漁雙手握緊,身體微微顫抖,沒有說話。
  寧缺看著她的眼睛,再問道:“皇子在哪裏?”
  李漁聲音微沙說道:“陛下在休息。”
  兩個人對李琿圓的稱呼不同,這便代表著不同的態度。
  禦書房再次陷入沈默。
  寧缺忽然說道:“讓他先退位,別的事情以後再說。”
  李漁搖頭說道:“我不可能讓陛下退位,因為那意味著死亡。”
  寧缺說道:“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陛下把皇位傳給了誰,妳們姐弟二人,不可能再欺騙下去。”
  李漁寒聲說道:“妳們沒有遺詔,而且西陵神殿的誥書裏說的很清楚,那個女人就是魔宗余孽,妳以為朝中和軍方還有多少人會支持她?”
  寧缺說道:“妳知道我,我不會在乎有多少人支持,我只關心有多少人反對。”
  “然後妳就會把反對妳的人全殺光?完全不在乎,整個大唐會因為妳的舉動而陷入分裂,再沒有抵抗外敵的力量?”
  李漁冷笑說道:“妳說沒有絕望,因為我沒有動用大軍對付妳,那妳就應該清楚,我為什麽沒有這樣做!我是父皇的女兒,我再如何想要殺死那個女人,也不願意大唐在當前局勢下陷入內亂!那妳呢?”
  寧缺沈默不語。
  李漁看著他的眼睛,帶著懇求的語氣說道:“現在大唐不能分裂,不能內亂,不然誰都承受不起那個可怕的後果。現在唯壹的方法,便是妳站出來支持我們姐弟,只要大唐能夠重新團結,再加上書院的支持,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力挽狂瀾。”
  寧缺微微皺眉說道:“那妳有沒有想過,完全可以反過來,妳們姐弟帶著忠於妳們的大臣和軍隊,向皇後娘娘和六皇子表示效忠?”
  “那以後怎麽辦?那個女人壹定會殺死我們!而且妳不要忘記,她是魔宗的人,就算我說話,有很多大臣和將軍,也壹樣不會支持她!”
  李漁說道:“我知道妳不甘心,妳很憤怒,但我已經狠狠地懲罰過陛下,明天朝堂上會頒布罪己詔……”
  “狠狠的責罰?打了幾個耳光?”寧缺看著她微諷說道。
  李漁被他的表情刺激的不輕,哭泣道:“我只有這麽壹個弟弟,他是我壹手抱大的,我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去死?我讓妳進了長安城,冒險讓妳進宮說話,只是想求妳放過他,難道這也不行?”
  寧缺看著她臉上的淚水,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些往事。
  如果不是李漁,他也會回長安,卻不見得能考進書院,如果沒有她幫忙,要在部裏拿到蓋章的文書,都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從某種角度來說,身前這個梨花帶雨的女子,改變了他和桑桑的壹生。
  李漁流淚說道:“想想桑桑,她是被妳從小抱大的,就算她犯再大的錯,難道妳忍心讓她受到傷害?我這個做姐姐的,還不是壹樣。”
  “所以妳壹直很疼桑桑。”寧缺若有所思說道。
  ……
  ……
  漫長的黑夜過去,清晨來臨,長安城的混亂已經漸漸平靜,晨霧裏隱約傳來香燭的味道,還能看到很多大臣的身影。
  今天不是大朝會的日期,卻要召開大朝會,所有人都知道因為什麽,那是因為皇後娘娘和六皇子已經回來,正在長安城外。
  有些大臣,更是知道書院十三先生寧缺現在便在宮中,而且在宮中與公主殿下長談了壹夜,至於談的什麽內容,不問可知。
  此時大唐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局勢。相形之下,遺詔的真偽和皇位的歸屬,真的變成了不重要的事情。
  正如李漁判斷的那樣,從宰相尚書到長安城裏的普通百姓,所有人只希望雙方能夠盡快達成協議,不要讓大唐陷入內亂。
  官員們在確認寧缺和公主殿下長談壹夜後,焦慮擔憂的心情終於平靜了些,沒有宮廷流血夜,那麽說明至少這件事情可以談。
  即便是那些在何明池掀起的混亂中僥幸活下來的皇後派官員,腰身比往常挺的更直,臉色更加嚴峻莊肅,卻也理智地保持著沈默。
  他們相信,就算書院不能讓六皇子登基歸位,至少也能為皇後娘娘和六皇子爭取到足夠的補償,而且對當日的事情有所交待。
  ……
  ……
  大朝會正式開始。
  李琿圓在確認皇姐說服寧缺之後,從被侍衛重重保護的偏殿裏走了出來,坐到了冰冷的禦椅之上,臉色卻不免有些蒼白。
  禦椅之後是壹方珠簾,李漁安靜地坐在簾後。
  殿內的朝臣們,目光卻落在珠簾與禦椅之間。
  穿著黑色書院院報的寧缺,就站在那裏的金磚地面上,沈默不語。
  有太監清音開朝。
  皇帝陛下開始宣讀罪己詔。
  然後出乎所有人意料。
  皇帝走下禦椅,對著殿中諸位朝臣跪下,叩首行禮。
  諸位大臣震驚無語,連忙跪下回拜。
  皇帝又對殿外叩首,向大唐軍民謝罪。
  最後,他對禦椅旁的寧缺下跪,沈痛認錯,請求書院的原諒。
  千年以來,有哪位大唐皇帝,曾在朝會之上跪拜認錯?
  不要說那些忠於李漁姐弟的朝臣被感動地涕淚縱橫,即便是那些皇後壹派的官員,也感受到了陛下的誠意,臉色稍微變得好了些。
  珠簾微響,李漁從簾後走了出來。
  她對著朝中諸臣行了壹禮,說道:“我只有這麽壹個弟弟,他所犯下的過錯,當由我這個做皇姐的承擔,待戰事結事,我自會給大唐軍民壹個交待。陛下會封六皇子為皇太弟,稍後十三先生出城稟知太後娘娘。”
  在當前局勢下,為了避免大唐分裂,避免朝中諸臣、將士和百姓在兩派之間做出選擇,毫無疑問這是最妥當的安排。
  大殿上響起大臣們的頌揚聲,說的無外乎便是這些內容。
  就在這時,壹道聲音響了起來。
  於是整座大殿變得安靜無比。
  因為說話的人是寧缺。
  “妳說妳只有壹個弟弟。”他看著李漁說道:“……其實妳錯了。”
  李漁有些惘然,不知道他為什麽會忽然說這個。
  “妳有兩個弟弟。”
  寧缺說道,然後抽出身後的樸刀,壹刀斬向李琿圓。
  ……
  ……
  極清脆的壹聲,李琿圓身首分離。
  鮮血從斷口處狂噴而上,將至殿穹便無力落下。
  大殿的金磚地面,滿是鮮血。
  寧缺望向李漁,說道:“現在,妳只有壹個弟弟了。”
  大殿壹片死寂。
  沒有人相信自已看到的這幕畫面。
  過了很長時間,才有大臣發出撕心裂肺的痛呼。
  數名年老的大臣,直接昏厥過去。
  ……
  ……
  大唐開國千年。
  李琿圓是在位時間最短的壹位皇帝。
  他也是唯壹壹位在皇宮裏被人殺死的皇帝。
  當然,只有寧缺知道,太祖皇帝,也是被夫子在宮裏殺死的。
  皇帝陛下,在大朝會上被砍掉了腦袋。
  這幕血腥的畫面,這令人震駭難言的事實,讓所有人都呆住了。
  李漁的臉毫無血色,雪白壹片。
  她看著倒在血泊中的弟弟,癱軟倒下。
  寧缺不知從哪裏取出壹塊雪白的手帕,擦拭著樸刀上的血。
  然後他看著依然處於極度震驚狀態下的群臣,說道:“剛才聽諸位大人說了很多道理,比如選擇,比如團結,很是憂慮,那麽我便替諸位大人解憂。”
  “皇帝陛下現在已經死了,那麽先帝只剩下壹個兒子,皇位只能由他來繼承,除非親王殿下對這張椅子也感興趣。”
  寧缺望向站在勛貴隊列之首的親王李沛言。
  李沛言的臉色蒼白至極,根本沒聽清他在說什麽。
  “害怕分裂,害怕內亂,害怕做出選擇會讓當前的局面變得更加嚴峻,那麽現在諸位不用再做選擇,整個大唐也不用選擇了。”
  寧缺把擦幹凈的樸刀收回鞘內,看著殿內諸位大臣,最後說道:“不用選擇,這就是我以為大唐現在最需要的團結,與諸位大人共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